最近我这摊子事儿真是让人头大。前段时间手头紧,急需一笔钱周转,于是我就琢磨着去网上借点钱。找一家看着还行的平台,填一堆资料,还签个电子合同。当时觉得这事儿就算成,心里还挺美,结果左等右等,这钱就是迟迟不到账,这给我急得呀,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。

电子合同没下款有效吗?这种情况小心被坑!  第1张

我就去问那平台的客服,他们倒是挺客气,说是在走流程,让我耐心等等。我这一等就是一个礼拜,还是没动静。我就纳闷,这都签合同,咋还不放款?后来我又去问,他们又说一些有的没的,反正就是各种理由推脱。我这才意识到,这事儿可能没那么简单。

我这人平时也喜欢在网上查查资料,学习学习新东西。于是我就开始琢磨这电子合同的事儿。不查不知道,一查吓一跳。原来这电子合同还挺复杂的,不是说签字就一定算数的。

我在网上看很多资料,看好多的文章,大致的意思都是借款合同,不以下款作为合同生效的唯一条件,只要双方签字认可,即具备法律效应。然后我就各种搜索,又查询到一些借贷合同的规定,和之前的大致意思就完全不同,主要的核心意思是:借贷合同是需要放款才算生效。这给我整的,两种说法完全不同,这到底该听谁的?

  • 有的说没下款就不算数,因为借贷关系没成立,没有下款那签也白签。
  • 有的又说只要合同是真的,双方都同意,那就算数,不管下没下款。
  • 还有的说什么电子合同不一定非要盖章,签名按手印也行,还有什么“可靠的电子签名”。
  • 还有说什么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,所以没下款合同就不生效。

这都给我整蒙,说法太多,我都不知道该信哪个。不过我这个人有个习惯,就是喜欢多方面查证,不喜欢只听一家之言。

多方查证

于是我又查阅《民法典》和一些法律条文,这法律条文读起来真是费劲,每一个字我都认识,但连在一起就不知道是啥意思。好在我这人有点钻研精神,硬着头皮看下去,大概意思是说,这合同,得看双方是不是真的自愿签的,有没有什么欺诈、胁迫的行为。然后我又看到一条,说是“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”,这一看我就明白,就是你情我愿,而且要是真实意思表示出来的,不能有假。

我又看到一条关于电子合同的,说如果在签署电子合合同里明确写明放款是生效的必要条件,那贷款没发到位,这合同就没生效。这下我心里就有底,我赶紧翻出我签的那份电子合同,仔细看看,里面还真有一条写着“本合同自借款人提款成功之日起生效”。

这下我心里就有数,原来这合同还没生效!因为那笔钱根本就没到我账上!所以严格来说,我和那个平台之间还不算有法律上的借贷关系。

这回的经历也给我提个醒,以后再遇到这种事,一定得仔细看合同,特别是那些关键的条款,千万不能马虎。还有就是,不能光听别人怎么说,还得自己去查查相关的法律法规,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。这回虽然没借到钱,但也算是花钱买个教训!哈哈~